为推动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,探索高质量育人新模式,2025年10月29日,健康管理学院以“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康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”为主题,成功举办2025年教育教学研讨会。此次会议聚焦教育教学创新实践、学科竞赛融合、产教研协同等核心议题,为学院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指明方向。

一、专家领航:多元视角启迪教育新思
本次研讨会汇聚校内外10位专家及教师进行精彩报告。智慧树网金课咨询师王翼虹老师以“智慧慕课建设与应用”为主题,从学术研究视角深入剖析智慧慕课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实践路径,针对当前教学资源利用效率难题,给出专业且可行的学术解决方案。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屈正庚教授围“中国国际创新大赛与学科专业融合的学术路径”,以赛事评价体系为切入点,构建竞赛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型,详细拆解大赛评价维度,深入分析竞赛要求与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契合点,为学科竞赛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有力指导。
二、课程革新:智慧赋能与思政协同并进
公共卫生系教师常亮老师以“智慧课程知识图谱的构建与课堂应用研究”为题,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,全面呈现知识图谱在教学中的学术价值与应用方法。他详细阐述知识图谱从“资源上传—层级分类—可视化呈现”的构建流程,论证其在梳理知识逻辑、提升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,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。
康复系曹若菡老师聚焦“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的学术机制”,构建“目标 - 内容 - 方法 - 评价”四位一体的协同理论模型,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系统的学术路径。同时结合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案例,具体演示协同融合的实施过程,为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学术方案。
三、教学提质:竞赛驱动与体系优化双轮驱动
公共卫生系吴秀宁老师以“卫生统计学教学创新与青教赛备赛的学术探索”为例,基于教学评价理论,剖析教学设计、课堂组织、板书设计的学术规范与创新要点,提出“以赛促教”的教学改进路径,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有益借鉴。护理系王涛老师围绕“以赛促教的学术实践与反思”,结合教学案例,论证学科竞赛对课程教学内容优化、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,强调学科竞赛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。
康复系李娟芳老师基于RCS框架,作“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学术构建与探索”报告。从岗位胜任力理论出发,阐述“基础支撑—专业深化—跨界融合”三阶梯课程链条与“五合一任务链”的学术设计逻辑,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提供学术依据,助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。
四、实践拓展:竞赛备赛与产教融合
公共卫生系王蕾老师结合“丹凤土壤土质富硒肥料研发”项目,从学术实践角度分享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备赛策略。重点分析商业规划书中资产负债表、营业收入等数据的学术严谨性要求,为竞赛成果的学术转化提供参考,助力学生在竞赛中提升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。
公共卫生系贾国伦老师以“秦岭药食同源休闲食品研发”为例,从产教研融合的学术视角,分析师生角色重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成效。目前相关研发产品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,实现学术成果向产业价值的转化,为产教融合提供成功范例。
五、组织保障:基层教学组织激发新活力
护理系贠航老师以“‘6+1’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学术构想与实践”为主题,从基层教学组织学术功能定位出发,明确以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为核心的学术产出方向,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新的学术构想与实践路径。



院长郭耀东在总结中指出,本次报告会学术性与实践性兼具,为学院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。他强调,要进一步强化学术成果的实践落地,杜绝“理论与实践脱节”。此次学术交流报告会的举办,搭建了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,促进了学术思想碰撞与实践经验互鉴,为学院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(文/马笑 图/刘萌 编辑/吝雪敏 审核/张晓文)